心理百科│皮格马利翁效应

心理科普|皮格马利翁效应


 皮格马利翁效应,又称罗森塔尔效应,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。这种期望或预言会使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。你期望什么,你就会得到什么。很多当下所得其实是过去的“未来期待”产生的结果。

 这个心理学效应源于一个十分浪漫的古希腊故事:传说,古希腊有一个国王叫皮格马利翁,酷爱雕塑。有一天他用象牙雕塑出一位美丽动人的少女,并深深地爱上她,希望她真的“变成活人”。日复一日,国王的痴情感动了爱神阿芙洛狄忒,当他像往常一样凝视着雕塑的时候,发现她真的变成一个少女向自己走过来。最后,国王和这个少女结为夫妻,两人恩爱地度过一生。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,我们的行为会影响我们所期待的结果,因此我们应该谨慎对待我们的行为,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。

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,并非所有人都能幸运地遇到夸奖鼓励自己的“皮格马利翁”。有些人从小到大,长期处在被打击否定的环境里,产生许多负面的心理影响。比如逐渐变得极度自卑,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,哪怕内心深处有想法、有冲劲,也不敢轻易付诸行动,害怕换来的又是他人的冷嘲热讽。那要如何打破这样的困境呢?

 首先,要学会自我觉察,意识到那些外界的否定并不一定代表真实的自己。尝试静下心来回顾自己过往的点滴成就,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件事,也去肯定自己的付出和努力,慢慢重建自信。其次,主动去寻找那些能给予自己正向反馈的“皮格马利翁”。奥普拉·温弗瑞曾经说过一句话:“远离那些试图让你感到自己不够好的人。你的光芒,不应被他们的阴影所遮蔽。”主动选择对自己成长更有利的环境,靠近那些经常给你正向反馈的、积极的、真诚的、欣赏你的人。因为TA们往往就是我们的“皮格马利翁”,TA们期望的目光会让你感觉自己特别优秀,从而促使自己有更多积极的行为,敢于尝试。而这些勇敢的尝试,最终会创造出一个更优秀的你。最后,通过学习和运用心理学,不断成长,让自我内核强大起来。

 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识别“否定”“打击”背后的动机和机制,明确如何调整自我认知,并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,活得真实笃定,守住自己的“光”。